by mandy
18. March 2015 15:23
- OSI 協定(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)真正的七層架構並沒有提供一個實作的方法,而是描述一個相當完整的概念,協調各種網路的軟硬體廠商功能發展時的標準。
- TCP/IP協定也是簡化OSI七層架構所發展出來的。
- 此次文章的目的:利用OSI架構的思考模式,應用在網路故障排除方法。
※實務上Layer1 ~ Layer2會打包成「一個」鏈結層,因此故障排除時可以一起來看。 Layer 1 實體層Physical Layer:在物理線材上傳遞0&1的訊號,常見的設備包含網路線、網路卡、Hub。 Layer 2 資料鏈結層Data-Link Layer:將第一層的數位訊號封裝成Frame,這個Frame裡面包含了MAC(Media Access Control)位址。常見的設備如Layer2 Switch,包含一個table紀錄著每台電腦的MAC位址。 - 網路卡:有無正常運作(燈號是否亮起)、網卡驅動是否正常運作、ping 127.0.0.1測試
- 網路線:接到別台電腦是否可正常上網
- Hub:ping 區網內的電腦 是否可以通
- Layer 2 Switch:ping 區網內的電腦 是否可以通
|
Layer 3 網路層Network Layer:利用IP(Internet Protocol)為通訊協定,將IP位址加入frame內成為封包(packet),封包內包含來源及目的地的IP位址以利傳輸。常見的設備如router。 - router:
- ping router所在位址 是否可以通,確保PC到router間沒有問題
- ping 外部IP/主機名稱 是否可以通
|
Layer 4 傳送層Transport Layer:這一個分層定義了發送端與接收端的連線技術(如 TCP&UDP),同時包括該技術的封包格式,資料封包的傳送、流程的控制、傳輸過程的偵測檢查與復原重新傳送等等, 以確保各個資料封包可以正確無誤的到達目的端。 例如:TCP、UDP - 每一個應用層一般都會使用到兩個傳輸層協定之一: TCP協定或UDP協定
|
※實務上Layer5 ~ Layer7會打包成「一個」應用層,因此故障排除時可以一起來看。 Layer 5 會談層Session Layer:在這個層級當中主要定義了兩個位址之間的連線通道之連接與掛斷,此外,亦可建立應用程式之對談、 提供其他加強型服務如網路管理、簽到簽退、對談之控制等等。如果說傳送層是在判斷資料封包是否可以正確的到達目標, 那麼會談層則是在確定網路服務建立連線的確認。 Layer 6 表現層Presentation Layer:將來自local端應用程式的資料格式轉換(或者是重新編碼)成為網路的標準格式, 然後再交給底下傳送層等的協定來進行處理。所以,在這個層級上面主要定義的是網路服務(或程式)之間的資料格式的轉換, 包括資料的加解密也是在這個分層上面處理。 Layer 7 應用層Application Layer:應用層本身並不屬於應用程式所有,而是在定義應用程式如何進入此層的溝通介面,以將資料接收或傳送給應用程式,最終展示給使用者。 - HTTP、SMTP、FTP等等協定,可直接做測試,看是否可以連接。
|
※參考資料: